第二十一章:中医临床思维开拓三(2/3)

是实证,还是虚证?”

我笑了笑,接着解释道:“如果我们单纯地分析火,均属于实证。因为火就是能量的堆积,眼睛所见的的确是实证,但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医讲治病必求于本。如果从治疗的角度,分析火的形成原因,则可以分为虚火和实火!比如:夏天,如果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西瓜,大家都有西瓜吃,种植的西瓜吃不完,最终堆积腐烂,这样的浪费属于生产种植过剩,属于‘实’。但如果种植不是过剩,而是因交通不便,西瓜不能从种植地运送到全国其他地方,种植西瓜的地方吃不完,没种植地方没有吃的,吃不完的地方腐烂、浪费,属于‘实证’,但从全国来讲,这是‘虚证’。人体上火的虚实如果这样来理解,就好理解了。如果营养过剩,天天吃牛羊肉,吃高热量食物,营养在体内利用不了,储存又来不及,最终以‘上火’的形式释放,这就是‘实火’。如果人体的营养物质因为许多原因,不能被合理利用,一些地方缺乏,一些地方堆积,以‘上火’的形式释放出来,这就是‘虚火’。‘实火’的病机很简单,火发出来,浪费掉这些营养物质,身体建立新的平衡,上火自然就好了。‘虚火’的病机较为复杂,根本原因没解决,则不会好转……”

老工程师若有所思,没再继续问下去了,只是说“你开方下药吧!我看了十年的中医,可这是第一次吃中药!”

如是我写下了如下处方:

柴胡15克 黄芩15克 枳实20克 竹茹25克 川楝子15克 延胡索20克 防风15克 伸筋草20克 生鸡内金20克 玄参20克 生牡蛎20克 生甘草10克 三剂 水煎、内服、日一剂、分三次饭后服

简单的对处方分析一下:

柴胡疏肝,从左侧升发人体清阳;黄芩清胆火;枳实、竹茹降胆气;川楝子、延胡索为

经典配伍,能泻肝胆之实火,行经络之郁气;防风配小伸筋草,防风引药入背,小伸筋草解筋肉之痉挛,两者相伍,能治慢性胆囊炎所致背痛;鸡内金能消胆囊内壁之毛糙;玄参配牡蛎,补养被胆火所伤之肾阴;甘草调和药性。

通方疏肝利胆为主,兼顾梳理胆经之瘀滞、胆囊内壁之毛糙,标本兼治。

在这个处方中,也体现一个“降”的思路,即降胆气!

枳实配竹茹,非此二味,则胆气不降。

胆气不降,向上返流入胃,形成胆汁反流性胃炎,即中医辩证的胆火犯胃;再向上逆,胆火扰隔,形成“胆火扰心”之变证。

胆气之降,依附于胃气,胃气下降,则胆气也随之下行;胃气上逆,则胆气也为之上逆。胃以降为和,胆气也是以降为和。

故,凡胆之病变,通达一个降字,则大法已明。

六腑以通为用,胆府也是以通为用。

胆府不通,胆气淤积,胆汁长期积蓄,化为沙石。

胆结石之治疗,通过降胆气、清胆火、养肝阴,则沙石可化,大可不必受手术之刑。

“胆主决断”,临证之时,凡将一个问题反复询问四五遍的患者,其决断之力必不强,此类病人,胆府必然长期瘀滞,胆火必然较重。

观病人之言行,就可以对病机做出初步判断。

中医四诊之望闻问切,闻者闻气味、听声音,临证时听患者说话之声,观其逢事优柔寡断之性,即可为其病机下一初步诊断:胆气郁结。

诊病如同破案,患者的一言一行,皆能反映其内心状况,反应五脏之虚实盈亏。例如肺火亢盛之人,干事情较有魄力,但因为肺属金,金能克木,肺火旺则肝气受到克制,而肝主谋略,所以此类人,魄力有余,谋略不足!

上面这位高级工程师服完三剂药后,背痛大为好转,继续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灯医学】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一章:中医临床思维开拓三〗地址https://wap.s288.org/133_133118/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