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文 第十六章 易经(四)(2/3)

时,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认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更,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助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行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助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儰,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仪式。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第一章

八卦成列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地之动,贞夫一者也。夫干,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魁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使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助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船,剡木为楫,船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代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代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财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第四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回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冷往则暑来,暑往则冷来,冷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长生石】最新更新章节〖关于本文 第十六章 易经(四)〗地址https://wap.s288.org/141_141486/1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