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个人软实力(1)(3/4)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价值链往上做,在经营上、财富管理上、不动产金融上往上做。这就是“吃软饭”。大家知道,苹果是“吃软饭”的,而富士康是“挣硬钱”的。富士康的员工每天加班,加得要跳楼,加个网都拦不住,乔布斯赚钱的方式显然和富士康不一样。而所谓“戴绿帽”,就是注重产业发展中的绿色和环保要求。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做衬衫加工的,全世界的名牌衬衫他几乎都加工。他告诉我,以100块钱来说,他加工一件名牌衬衫,刨去成本能赚两三块钱,这就是他的利润。品牌商挣多少呢?品牌商挣四五十块钱,剩下的是物流和分销等环节赚的。也就是说,“吃软饭”的人挣得比他多,而且多很多。
我再举个例子。新加坡新开了一家赌场,赌场边上有一家美国的环球影城,整个项目投了13亿元新币,结果环球影城拿走了6亿元新币。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钱都花在了知识产权上,影城里的卡通片、歌曲等,每播放一次就要收一次钱,这就是典型的“吃软饭”。
我认为万通的战略不应该是简单的外延式的扩张,而应该把价值链往上做,所以提出了“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的说法。万通现在特别强调营销,而且我们上层的公司是投资公司,另外我们还提出了“立体城市”的概念。这实际上都是通过研发、通过价值链的重新安排、通过财务程序的重新优化来创造新的增长空间,而不是简单地多卖房。
假定你有100万平方米的出租房,你的租金回报率是2%,我有10万平方米的出租房,我的租金回报率是20%。虽然我的估值跟你是一样的,但我“吃软饭”的成分很多,我靠的是好的经营能力,而你只是靠干活儿,干得多才挣得多。所以,我们要追求“吃软饭”,要让公司在能力上增强,而不是简单地在规模上增强。对人来说,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你上了北大、清华,那你的软实力就比较强,你“吃软饭”的机会就比小学生多。如果你再伟大一些,比如成了牧师或者成了教授,那你就几乎天天“吃软饭”了。像于丹这些人,一本书就可以卖几百万册,这都是“吃软饭”。怎样才能“吃软饭”呢?要开阔你的眼界,丰富你的知识,提高你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简单地拼规模,在制造行业、在低端竞争。钱是硬家伙、硬通货,你必须挣到硬钱,才能证明你这个软饭吃得是对的。
给面子的沟通和不给面子的沟通,效果截然不同
做生意是一件跟人打交道的事情,想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合法地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就需要跟人沟通,要让别人心悦诚服、开开心心地把钱给你。我以前当过老师,也做过研究,对我来说,说话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种能力在创业初期对我帮助很大。那时候我去跟人借钱,别人非要听我试讲,怕我去见人的时候讲不好。所以,我在别人家里先试讲了一小时,最后别人说行了,我才去见那些真正能帮我借到钱的人。
有人曾跟我讲过他遇到的一个问题,他说他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上级领导强,但领导不认可他,他觉得很苦恼,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我给他的建议是多与领导沟通。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比领导强,那你就关上了与领导沟通的门,这样,你们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最后你在公司可能就待不下去了。如果你反过来处理这事,多跟他沟通,尤其是非正式地沟通,比如你们去捏脚、喝酒、户外活动的时候,你找机会跟他沟通,那他可能会改变对你的某些判断。以后,在做决策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找你一起商量,你就有机会得到他的认可。如果你不沟通,那你最后只能离开。即便你换到一家新的公司,也仍然面临这个问题。另外,你认为自己比他强,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公司里的其他员工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这也要通过沟通才能使人信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行在宽处】最新更新章节〖第29章 个人软实力(1)〗地址https://wap.s288.org/205_205191/2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