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逆流(二)(2/3)
这些人交朋友。
他幻想走在青青的芥麦里听农夫谈论桑稻;睡在颠簸的船舱里听商人讲西洋的故事;在戏台里听戏子饱含热泪地唱腔;在秦楼楚馆、后宅墙角,听不幸的女人絮絮叨叨诉说自己的遭遇;而不愿意去和满嘴仁义道德、礼曰诗云的缙绅打交道。
他也爱读书——他过目成诵,读遍史书,诗词歌赋烂熟于心∮学更是一本不漏。
他热衷于天高海阔。
他不喜欢把头顶在冰冷的玉石上,像一条狗一样,朝拜那个端坐金阶的皇帝,不喜欢向伫立两旁,峨冠博带,面目威严的大臣哈腰驼背。
他不喜欢蜗居在小小的考场里,挖空心思,断章取义,拼凑八股。解释那些仁义与名分。
倘若真有仁义,为什么不对你们的孩子施加以仁义,教他取得小小的童年的一些快乐?
倘若真有仁义,为什么不对田野里汗流浃背的农夫施以恩义,教他们少交几层租子?
倘若真有仁义,为什么不对那些饱受勒索的商人分去半点宽容?
倘若真有仁义,为什么不对那些不幸的女人,譬如的他的母亲,分享半点的尊重?
那些四书五经,有什么用呢?考上科举做什么?当官做什么?用一辈子来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已∶一辈子维护那些乡野里愚蠢的禄蠹缙绅能安安稳稳地收租子——也维护自己家安安稳稳的收租子。
但是,一个少年人的喜好,一个少年人反叛的心思,在这一级级君臣父子重重压下的世界里,是无足轻重的。
他的少年时代,是晦暗,阴沉的。
自从母亲去世后,冰凉阴暗的大宅子里,总是一整天,一家人三个,父亲,兄长,他,除了饭桌上的例行的问候声,除了圣恭圣训,再不说一句私话。
无话可说≠年人服从成年人,弟弟服从哥哥,儿子服从父亲。臣子服从君王。
只需要下命令就足够了∧有别的什么温情的话可讲呢?
府邸里的杨柳枯了,桃花荒芜了。池塘的残荷早就被清理了∥园的园子荒废了。
男子当学习经济之道,这些不过是“精致的淘气”,美何足轻重——就像他的母亲,也是无足轻重的。
这些无足轻重的东西消失后,这里,便真是一座府邸了——不再是“家”了。
他温顺地听从父亲的一切训导,他温顺地对大腹便便、鱼肉乡里的缙绅称叔伯。
他摈弃一切对清甜的空气,芬芳的春天,鲜艳的色彩的爱好,摈弃自己多情的心,沉默寡言地做一个面目模糊的“读书人”。
也许,他会活成与所有的他父亲,别无二致的人。
但这些晦暗苦涩里,也有甜甜的一点蜂蜜涂着,希冀存着∶他能够鼓足勇气忍受下去。
他记得他的大嫂。出身侯门,却不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才华横溢,表面性情高傲爽直,实则心思细腻,趣味高雅,多情肠——这是母亲去世前为大哥订下的婚姻。
她修建杨柳,整理桃树,栽种新的荷花,种下了桂花树。
春日踏青,夏日赏荷,秋日兰桂芬芳。
大嫂把冷冰冰的府邸,渐渐又重新盘活成了“家”。
他的大哥,也偶尔会笑了。
即使不喜欢他这个阴郁阴沉的小叔子,大嫂依旧为他重新操持起了婚事。
大嫂背着大哥和父亲,不顾礼教,为他安排去见他未婚妻子——她说:“洞房相见即初见,才叫悲哀。”
他偷偷地远远地瞄了未婚妻一面,便为她私自描摹了画像——何等的青春活泼,光彩照人,和那些木头似的话本里的大家小姐一点也不一样。
他学会了慕少艾。
但这点甜蜜的人生的消,也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最新更新章节〖100 逆流(二)〗地址https://wap.s288.org/214_214940/15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