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指点迷津(2/5)
有多少偏倚,相反更多的是压制,太祖太宗朝时甚至专门对二十以下的考生予以打击,这两朝的魁龄居然没有二十五以下的可见一斑。王景范不知道王拱辰是怎么混过去的,他能够中状元除了预先做了准备之外,更多的是王珪出于省试不忿,加之省试头魁的文章让皇帝下不来台,底下的官员一顿折腾才侥幸让他过关的——他已经预知殿试不黜落是以将重心完全放在省试上,打算以一手漂亮的文体迷惑欧阳修,能够考中进士他已是非常满足了。
俞樾性子一直是他们三人中最为沉稳的,在王景范所接触的人当中俞樾的性子倒是和程颐有些类似,只是对事情的看法上更接近于程颢,比程颐多了三分机变,这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所致。不过俞樾到底是年轻,王景范怕的便是这个闷葫芦嘴上说看得开,心中却是暗自打了个结,那可就不太好了。
俞樾用茶杯盖慢慢的拨动杯中浮起的茶叶说道:“老师在世时最喜欢的便是如此饮茶,常说斗茶近于技,而泡茶近于道,人生沉浮尽在寸许杯中……樾生性愚钝不知其意,突遇此波折倒是对老师先前之语多了一分领悟。”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萌甫能够如此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王景范点点头,又冲着于文传说道:“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寿道当以此为戒,仕途刀光剑影莫不藏于春风化雨之中,寿道当以此为戒!”
俞樾和于文传听后都沉思良久,虽然三人年龄相差并不大,但自从他们认识王景范的那一天起,对方一贯的优秀不断的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浑然不觉的对王景范十分的信服,在王景范父亲去世之后也是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
“多谢先生指点迷津,学生受益匪浅!”俞樾和于文传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萌甫、寿道,后面的路还长的很,你我共勉!”王景范摆摆手说道:“可能不久我就要去三司行走,这事正在操办当中,原本寿道高中之后我亦是离京外放,现在看来外放之事怕是要拖上两三年了……”
原本于文传金榜题名之后,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想法,在韩绛的操作下王景范会去秀州任知州,而相应的于文传将会去秀州任司户参军、海盐县令,两人相互帮持多少能够打开局面,现在王景范已经不能离京外放,于文传去了秀州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不过朝廷对待新科进士总算还是比较宽容,他们的入仕虽高,但在开头的几年当中并不会担任“挑大梁”的职务,诸如通判一州之职更多的是要看知州的眼色,当然通判的本职也是监视知州是否有逾越朝廷规制的职能。
也正是基于新科进士官职的特点,王景范并不担心于文传能够遇到多么糟糕的境况,至多碰上比较跋扈的长官受些气罢了,自己在他身边更多的是起个撑腰的作用,而对方回馈的自己的则是其同僚的动向。有韩氏家族这棵大树罩着,就算于文传在外地出了什么岔子,将其调回京师任个闲职以图东山再起的能力还是有的。
“先生,现在三司乃是众矢之的,怕是有些不妥……”俞樾有些犹豫的说道。
王景范苦笑了一声:“某自知是不妥的,却是别无他法,总归是要在京师多待上一两年,相比之下三司要比崇文院好得多……”
“先生所任何职?”于文传问道。
“多半是盐铁判官吧,贴职估计可能会提升一级,这就是慢慢累积资历的事情了,好在不急……”
于文传眉头一皱说道:“包大人一连逐走张安道、宋子京两人,张安道也就罢了,宋子京却受了无妄之灾,可见其非是易于之辈,先生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暂且不说张安道趁火打劫,就是宋子京身上难道干净么?”王景范冷冷的笑道:“昔年宋子京在定州之时,其家人腾挪库中公使钱数千贯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六章 指点迷津〗地址https://wap.s288.org/23_23795/8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