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2/4)

“景范参见包大人!”王景范在步入包拯办公之所后叉手说道。

包拯抬起头来,最近一个多月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即便是到三司赴任之后,这种压力非但未曾削减甚至更加分量,纵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亦是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这更让他平添三分庄肃:“见复,某家没想到你会来三司,韩子华真是舍得!”

王景范也没有想到包拯会如此开诚布公,苦笑一声拱手说道:“夫人怀有身孕实在是无法离京,在下思来想去也唯有大人这里可以暂避一时了!”

“暂避一时?”显然王景范这个答案无法让包拯满意,他眉头略微一皱:“三司事务繁杂却非暂避之所!”

“在下之所以上书驳斥欧阳大人的奏章,其本意便是在下并不苟同欧阳大人的‘素少学问’、‘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等言。在下素来认为包大人与欧阳大人的学问之道是完全不同的,欧阳大人乃一代文宗,更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可是在下自渭州进京之后所见所闻无不是姨夫文恬武嬉的景象,崇拜他们的士子纵情声色犬马,又有谁还记得党项、契丹?!诗词文章固然花团锦簇,然自进京之后在下未尝再填过一首词,为的便是不去再做这等学问!在下对包大人已是仰慕已久,恰逢际遇之下希望能在包大人麾下踏踏实实的做些于国于民有利之事!”王景范躬身说道。

包拯听后眉头固然一跳,却也舒缓开来,虽然与王景范接触的并不多,但据他所知此子与众不同,以其通判蔡州的所作所为来看是个非常有作为的年轻官员,不过治理地方与三司的职务有着很大不同,就是不知其能不能很快的胜任三司的工作。

“见复刚才也可能看见了,三司衙门上下虽是忙碌非常,但这些并不是三司最重要的事情……”包拯话说到一半便看着王景范看他如何作答,这也算是他给王景范出的第一道题。

王景范笑言:“三司总掌大宋帝国财政收支大计,为帝国理财中枢,有钱的三司衙门乱若瓦肆亦是有条不紊;无钱的三司纵是井井有条难掩其失职之处……如今三司头等大事便是在‘财货’二字上!”

“不错,三司无钱也就是朝廷无钱,张安道调任三司使之后三司状况虽是好转,但却并非扭转三司危局,充其量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包拯轻轻的叹了口气。

王景范言道:“张大人所为固然是饮鸩止渴,然亦可暂缓朝廷财政压力,待留出喘息时间可徐徐谋之。据在下所知张大人所做此事并未竟全功,朝廷有大量的欠款尚未收归入库,不说商人欠款甚多,就是各级官吏亦是如此。若是能够将这部分欠款收归一部分入库,三司的财政大可顺畅运转一段时间,不过还是要想别的办法尽快开拓财源,至于节流……以朝廷诸公的态度而言,三司是等不到的!”

对于大宋的财政情况王景范所知并不详细,毕竟一些细节问题都是如三司这样的衙门所掌控,中书门下及其他衙门也就清楚一个大概的状况,忧心国事的士大夫或许知道帝国财政困窘,至于黎民百姓只看到歌舞升平,哪里会想到如此富庶的大宋朝廷财政已经危若累卵?!王景范更清楚数年之后等当今皇帝和继任皇帝相继殡天之时,历史上的神宗皇帝登基之时甚至连官员过年的俸禄都快要发布出来了,如此困顿才会使得神宗皇帝启动变法——不说北有世仇契丹西有宿敌党项,朝廷财政陷入危机之后群雄并起,他这个皇帝若不变法只有亡国一途!

现在三司的困顿就已经让包拯头痛不已了,王景范可以想象若是朝廷诸公哪怕是从现在就能够有所作为的话,也不用数年之后王安石上台推行如此强力的变法了。可想而知现在纵有历史上一直称为名相的富弼、韩琦执政,更有欧阳修等一干大名鼎鼎的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本就没有多少佞臣生存的空间,大宋帝国为何走到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八章 包拯明威〗地址https://wap.s288.org/23_23795/8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