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 115 章(2/3)



接下来,就是没日没夜地严密监护。劝他吃喝,监视活动,以促进他排毒。每一次我们都得全程跟拍,将一粒一粒毒丸冲洗干净,称重、检验,固定罪证。本身医院病区的环境就比较恶劣,再加上各种难闻的气味,真是让人胃里翻江倒海。

原本以为“猎鹰”行动只是一个阶段性行动,可谁也没有想到,人体藏毒走私连绵不绝,我们一干就是10年,参与监护排毒的警员每天24小时待命,一年365天备勤,从来没有中断过。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

贩毒团伙还利用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幼童等各类特殊人群来带毒或掩护走私,还有不少艾滋病、肺结核、淋病、梅毒等高危传染病患者,值班警员经常要与他们共处一室、近距离接触。

缉毒是一个正义与邪恶相互较量的过程。国际贩毒集团不断变化走私毒品的渠道和方式,除了人体藏毒之外,后来还利用邮包、快递、旅客行李、进出境货物夹藏走私,藏毒工具千奇百怪,我们形容就是“多渠道加剧渗透”。

针对新情况,海关又先后开展了霹雳、布网等一系列打击行动。不同于“湄公河行动”的轰轰烈烈,海关的缉毒行动就是这样一场立足于国门口岸的缉毒持久战。如今,缉毒雄鹰依然每天在国门上空盘旋着、警惕着、行动着! 缉毒工作永远都是世界上最危险、最艰苦的工作之一,要想取得更大战果,就必须抓毒枭,打团伙,摧网络。也正因为它危险,才需要有人勇于担当,一种出自于警察职业精神的担当、一种出自于正义精神和人性光辉的担当。

关键词三:担当

我们在抓捕中,遇到最多的就是来自非洲一些国家的贩毒走私分子,他们人高马大,奔跑迅速,抓捕难度非常大。我讲几个事例:

有一次在广州流花车站路段执行抓捕任务。我和几位同事乔装在人群中,悄悄接近正等待接货的一个非洲籍毒贩。他身高近2米但很机灵,发现不对后,拔腿往马路中间逃跑。我们想都没想,跟着他就追过去了,当时马路上车流很大车速很快,身边顿时一片紧急刹车声。跑到马路中间的护栏,他就要攀越过去,我当时拿着一个“网枪”,一枪打了过去。可是由于跟得距离太近,网没张开,只罩住了他的头,被他挣脱了,他爬过护栏跑到了马路对面。我们也连爬带翻,紧跟不舍,终于在马路对面把毒贩摁倒在地。随后,当我们想再走回马路去捡掉落的东西时,却发现马路中间那个护栏足有一人多高,费了很大力气都没能再翻越回去,就感叹刚才是怎么翻过来的。

第二个故事也是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有一次,我们到东莞一家工厂执行抓捕任务。抓捕对象是工厂的老板,他是个身高1米8几、体重将近200斤的壮汉,而且拒不配合。我们只能强行将他抓捕,一步一步抬出工厂。沿路,他声嘶力竭唆使几百名工人对我们进行围攻,有人顺手操起棍棒。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我心里有点慌,但人是一定要带走的。我们一面喊话警告,一面一步步往前挪,非常艰难地将他抬离现场。仅仅走了50米,就像走完了一个世纪。上车后,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突然,一起执行抓捕的老孟觉得右手不对劲,大家一看,他的右手食指已经整个180度向后弯曲、不知道什么时候折断了。老孟当时都50多岁了。直到现在,老孟也没有完全康复,连最简单的写字、吃饭、射击都很难完成,他曾说过一句话:“最遗憾的,就是我这个当警察的,连枪都扣不响了……”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感到很难过。这些老同志都一把年纪了,有行动还是会冲上去,不顾个人的安危。这真的是一种奋不顾身的担当。

缉毒执法是一个“双面镜”,一面是追逃抓捕中的奋不顾身,一面是对生命的温情关照。

比如,我曾遇到过一次非常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全世界都自带弹幕】最新更新章节〖115.第 115 章〗地址https://wap.s288.org/249_249275/8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