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后(2/4)
(《后汉纪》作下狱处死)。
中平六年(189年)六月初七日,董氏因忧虑恐惧,突然发病而死,民间百姓都认为董氏是被何氏杀害。董氏死后,其棺柩送回河间,与刘苌合葬于慎陵。
汉桓帝初年,京都洛阳流传的童谣中有“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之语,被认为是预言的谶语。“车班班,入河间”指去河间迎灵帝入继大统,“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形容的贪婪,“石上慊慊舂黄粱”说的是的吝啬,她虽然聚敛钱财,却总嫌不够,以致让人舂黄粱当饭吃,“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则谓灵帝在言传身教之下也十分贪财,卖官鬻爵,天下正直之士击鼓控诉,但当权的“丞卿”们害怕损害既得利益,不许人们发声。这首童谣反映了母子乃至整个东汉王朝的腐败透顶。
哥哥
董宠,官至执金吾。[8]后因犯假称董氏请托之罪,下狱处死。[10]
丈夫
解渎亭侯刘苌,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淑之子。
子孙
儿子
汉灵帝刘宏
孙子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侄子
董重,董宠之子,官至骠骑将军,封条侯,后免官自杀。
董承,之侄,董贵人之父,后被曹操诛杀。
董重是的哥哥的儿子(侄子),在灵帝后期,灵帝为分化何氏外戚(何进、何苗)的军权,任命其为骠骑将军。灵帝死后,董氏和何氏两个外戚集团的矛盾激化,被赶出雒阳,恐惧而病死(民间流传是被何氏所杀);董重则是直接被免职入狱被杀(另一说为拒捕自杀)。
的哥哥是董宠,可能是董重的父亲。董宠随进京,官拜执金吾,但因为矫诏(很可能是乡下人不懂皇宫的规矩,乱替妹妹给他人传话)被赐死。
董卓进京后,何进和何苗均已死,于是董卓自称是的族人,以“外戚”的身份干政。事迹上,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人,顶多顶多其出生地是在豫州颍川郡,而是冀州河间国人,虽然同姓,但根本不是一个支派的。
还有一个侄子董承,这个人在三国名气较大。但其身份有争议,因为后汉书传没有介绍他,于是有人(钱仪吉)怀疑他也是董卓一样冒牌认亲的。裴松之是认可的,而卢弼则存疑。
汉灵帝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如果窦武没有挑刘宏继承大统,刘宏和也就一落魄皇族。
是汉灵帝的母亲。《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记载如下:“乃灵帝之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也。初因桓帝无子,迎立解渎亭侯之子,是为灵帝。灵帝入继大统,遂迎养母氏于宫中,尊为太后。”
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控制着朝廷。新帝是何进之妹所生。何太后由皇后而成为太后。因何太后权力太重,很不高兴。说,“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她。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如何?”
好一个“我将如何”!这个“我将如何”正好透露出一般人在相同景况下之心态。这个“我将如何”也是导致最后被毒死的主要原因。
因为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她也立即表现在行动上。“次日设朝,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
因为争权,何太后特意设宴请。希望她不要干预朝政。不仅不听,还要口出恶言。“何后连夜召何进入宫,告以前事。何进出,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神器纪】最新更新章节〖董太后〗地址https://wap.s288.org/262_262125/12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