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镇长突访(2/3)

学课。

四楼是九年级教室。

九二班教室,张老师正在讲《惯性定理》。

为了不打扰张老师讲课,两位镇长就在窗户外面停了下来。

汪镇长是物理爱好者。在学校的时候,多次获奖。他对物理情有独钟,闲来无事的时候,就拿出手机搜物理习题来做。

现在又是讲《惯性定理》这一简单又不容易说清楚的定理,立马引起了兴趣,不走了。

就那么在窗外站了二十多分钟。下课后,和张老师一起来到教导处,翻看张老师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实录

1 引入新课

师:“演示”用力推木块,木块运动,停止用力,木块停止。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不推不运动。

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也就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师:“演示”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仍运动,最后停下来。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不推也向前运动。

师: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认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看似都成立啊。到底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 “学生观察、思考:初步判断谁的说法正确。”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两种说法产生争议,激起探究的欲望。]

2新知探究

师:我们分析一下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师: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大家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设计这一实验呢?

生:我们要让物体不受力,观察它的运动状态。

可是我们怎么让物体不受力呢?

师:回忆下“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实验得出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用抽气机不断往外抽气,边抽气边听容器中闹铃发出声音的变化,会发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推理出如果是真空状态就没有声音传出来了。“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到的。

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对大家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回忆“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结论得出所做的实验,为此实验设计做方法上的铺垫。]

生:我们可以让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最后推理得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师:要研究阻力对运动小车的影响,我们要控制小车在受到不同阻力前具有相同的速度,那么怎样使运动的小车在受到不同阻力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怎样给运动的小车施加由大到小的阻力呢?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生:让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生:让小车受到的阻力这一因素发生变化,就需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

[设计意图: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实验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师: “演示实验过程,大家注意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及速度减小的快慢情况。 (边实验边讲解。)

师:同学们,通过你所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平面越光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小人物阿云】最新更新章节〖0106 镇长突访〗地址https://wap.s288.org/355_355199/10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