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陈化成以身殉国(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1842年5月18日,英海军司令巴加集中所有军舰,轮番炮轰乍浦炮台,陆军司令郭富兵分三路,自乍浦东、中、西三方登陆。 西路英军猛攻天妃宫,清军奋力抵抗,鏖战半日,协领英登布、海防同知韦逢甲、副都统长喜、佐领多仁图非死即伤。 东路英军攻击唐家湾,山东守军稍战即退,陕甘军无惧,与英激烈交火,367官兵全部战死。 中路四百英军进攻乍浦水师,右营把总韩大荣固守牛角尖,率部奋战,大呼“只进勿退”,身中数弹,与三百兵士共捐躯。 英军占领牛角尖,直扑乍浦城。佐领隆福率三百旗兵设伏天尊庙,依托窗口、围墙抗击。 英军强攻两次,不克,第十八团上校汤林森当场毙命,英军震惊,调野战炮轰破庙墙,隆福挥刀迎击,血战三小时,力竭而亡,三百兵士除43人突围外,余皆战死。 乍浦守将、杭嘉湖兵备道宋经国坐城观战,胆颤心寒,不战而逃。 英军梯城而入,纵火焚杀,一时间,乍浦积尸塞途,水为之不流。满汉军民以屋为掩,顽强抵抗,永昌营把总王荣、庄浪营把总孙登霄、甘肃提前营把总马芝荣、骁骑校戈杭阿先后战死。一老营官率部与英肉搏数次,腰伤被俘。 英舰长利洛道:“战事已终,请勿惧怕,你将被怜悯和善待。” 老者老泪纵横,怒呼:“怜悯!我不要怜悯,我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道光帝闻讯大惊,急命耆英暂缓赴粤,留浙专办剿抚事宜。又谕两江总督牛鉴、江南提督陈化成,当此紧要时刻,务必督率文武员弁,竭力严防吴淞口,毋稍疏虞。临阵退却者,斩无赦。 耆英疏曰:夷势汹汹,锐不可挡,舍羁縻之外,再无他策。 耆英疏罢,即委伊里布以四品顶带署乍浦副都统,前往乞和。 英陆军司令郭富重申停战条件:一,清皇必须同意璞鼎查照会及帕麦斯顿致中国宰相书的各项条款。二,谈判对象必须是清皇钦派的全权大臣。三,释放俘虏。 耆英、伊里布相商良久,终不敢苟同第一条款。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乍浦城破,两江总督牛鉴思忖竟日,奏曰:逆夷行事,虽属诡诈多端,然其志在通商逐利,并非争城略地。故江省海防,只须扼定吴淞一口,由吴淞而入扬子江,逆夷虽有内犯之言,然相距数百里水程,此虚词恫喝。臣反复体察,逆夷不犯内河,定属确有把握。 英军盘踞乍浦十日,搜寻北进航路,水浅作罢。遂撤离乍浦,沿杭州湾北进。 伊里布为表诚意,主动将16名战俘送还,以期释仇通好,英人收俘,不理示好。继续北进,直抵长江吴淞口。 1842年5月30日,璞鼎查督率援军赶至,英舰逾百兵亦过万,实力倍增。 两江总督牛鉴亲至吴淞西炮台,力劝江南提督陈化成:“江、浙毗连,今浙连失,贼锋难犯,议迎犒缓师。” 陈化成道:“某经历行阵,四十余年,今见贼异议,是畏敌也。且某奉命剿贼,有进无退!当即严饬各营将士整器械,具战艇,身带干粮,以备御敌。” 6月初,王鼎河南治洪功成,昼夜兼程进京面圣,力陈林则徐之贤,恳请予其立功赎罪之机;琦善误国,当予斩首示众。 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近来微感风寒,间或干咳。 王鼎矛头转向,怒斥彰阿祸国妨贤,秦桧、严嵩再现。 彰阿自认宰相肚量,笑而不语。 次日王鼎再又苦谏,道光帝不听,转身欲走,鼎牵帝衣哭诉:“老臣知而无言,无以对先皇!皇上不杀琦善,无以对天下!” 道光帝恼怒,甩袍而去。 王鼎绝望之极,自缢而逝。遗折泣呼:“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 道光帝闻之泪目,泣曰:“夷人兵临吴淞口,朕若启用林则徐,岂不火上浇油!定九卿可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一招不慎,大清完矣。” 1842年6月13日,英舰进犯吴淞口,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百年征战】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陈化成以身殉国〗地址https://wap.s288.org/361_3612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