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141章 势单力孤成不了事(3/4)
一个都是难啃的骨头,老者琢磨一会后问到,
“你们现在是怎么解决的?”
“和工业信贷银行有限度合作,暂时以预售会员充值的方式对付一下,实际网购交易中的成功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徘徊。”
“这么低?明显打压了消费欲望啊!”
看来,面前这些人,还是有点见识的,比较接地气,知道实际交易中的问题所在。
税务的问题,暂时不好提,支付倒是可以尽快推进,方便企业家开拓业务。
第三方支付还太早,至少先把靠谱可用的网络银行搞出来。
“国外因为有成熟的信用卡支付渠道,用户也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所以,发展电商天然具备优势,咱们……”
轻轻摇头,叹了一口气,老者示意金尚坐下,继续问孙大器关于刚才演讲过程中的疑问。
其实,关于配送的业务,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名义上,政策是允许民营企业开办快递物流业务,可实际上,出于种种考虑,正式邮政渠道由官方掌握,大宗物流由国有企事业掌控,民间只能在同城快递,非正式托运等没有太严格规定的“灰色地带”挣扎求存。
截止到现在为止,全国没有一张牌照是发给民营企业的。
也就是说,本质上,今夕文化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开展快递业务,只能以自有终端配送的名义,打一打擦边球。
自己卖,自己送,可以;别人卖的,不能送,也不可以接第三方的委托。
这其实斩断了重资产物流配送业务的一条腿,不做改变的话,仓储快递成本一定降不下来,自然也谈不上支撑自营电商了。
金尚对这一现状也无可奈何。
邮政仓储物流体系,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面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掌控力度。
这个时空的历史并未发生过陕北失业驿卒掀翻大明朝的故事,但这并不影响有眼光的人对这一行的认知。
在基础设施,社会认知和信息管理达到一定程度之前,走街串巷,送货派件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后世的年轻人,已经没多少印象了。
正式的邮递员还好,游走在半黑不白地带的从业者,本质上和开山采石,建材土方,私窑煤矿等等,是一个性质的,没点人脉势力,压根罩不住。
前世金尚也是出于好奇,了解过类似顺丰,三通一达的发家史,基本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崛起的。
前者在珠三角,那个年代特有的社团文化和当地治安情况,了解过的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手里没有家伙,那不叫送货,那是送命。
后者在长三角,境况稍好,可看看后来能够发展起来的大型快递公司,都是一个县走出来的,就该明白,如果不是同乡抱团取暖,互相扶持,压根没法站稳脚跟,甚至还能打响“快递之乡”的名头。
正是因为了解,所以金尚只敢在同城速运方面做点小小的尝试,异地配送,还是花钱走正规邮政渠道,只有这一条路最靠谱。
现在还不是买地建仓储,招人发展物流配送的好时机。
这些“痛点”,金尚和孙大器聊过,对方也很认同,在演讲报告中也提了一嘴,就是没那么直白。
孙大器这个顾问,似乎还是很受看重的,也只有他多多少少提了点“干货”。
与会者不仅有外贸、法制、金融体系的从业者,甚至有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专家,问了不少问题。
一部分孙大器自己作答,一部分由杨琦和杨丘平解释。
期间,一名工作人员不动声色地递过来一沓联系方式,金尚也知趣地将自己带过来名片取出来,让对方代为发一发。
今天这个会议的重要性,可能比想象中要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这个男人不太冷静】最新更新章节〖141.第141章 势单力孤成不了事〗地址https://wap.s288.org/369_369346/14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