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制度(3/4)

“那我就直说了,此法之精妙让人叹为观止,可以说这个税法一旦实施,我不但大明中兴有望还可千秋万载,但大人若是把这东西流传出去,恐怕死无葬身之地。”吴为杀气腾腾的说道。

“说说原因。”李逸知道吴为不是夸大其词的人,他说此话必有原因。

“你的摊丁入亩脱胎于本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规定所有的税粮和劳役都以税银上缴,大大简化了税收的收缴方式,但本质上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而你的摊丁入亩之法则是税银的收缴只看土地不收人头税,可以说如果此法实现得当将不用再担心土地兼并这一顽疾。不过这样一来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豪门大户将承受巨额的税银,他们必将对大人恨之入骨。第二点就是你说的火耗归公,火耗乃是官员们贪赃枉法的好手段,是天下官员心知肚明的陋规,不知有多少官员在这上面大发横财,大人提出火耗归公实则虽然由朝廷下发一部分的养廉银,可远远不及贪赃枉法所带来的收益,大人将成为官场的众矢之的。豪门大户恨之入骨,大明官员对视你为背叛者,大人此法虽是大明朝的救命良方可也是大人的催命符,还望大人三思。”吴为沉重的说道。

“是啊,此法若是现在实行就好比春开秋菊、冬放桃李,成为不合节令的妖红,误国误己而已。可如今天下存亡危机之秋,朝廷为了内剿反贼外灭建奴,自万历年间增派辽饷惹得天怒人怨,若细细研究之后会发现每亩不过增派十厘,根本不会对百姓造成如此之大的伤害,但实际上天下不少百姓为了这区区十厘的辽饷而家破人亡,我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当我经过这次的交税事件后发现,就是因为豪门大户与地方官员勾结把原本应该缴纳的税银分摊到普通百姓身上,结果是只拥有三成土地的普通百姓缴纳了全部的税银,这让天底下的百姓如何能活命?”

李逸何尝不知自己区区一个县令人微言轻,如果现在上书朝廷不但不能救国图存,反而惹来杀身之祸。可眼下明朝内外交困,如果不能及时改革,别说自己一个小小县令就是张居正重生也无能为力。

“大人此言振聋发聩,叫人深省,我有三个条件,若都能满足此法还有大行天下的一日。”吴为被李逸的一番话深深打动,说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哦,快说,是哪三个条件?”李逸急切的问道。

“第一是皇帝的支持,如今朱氏子孙遍布天下,光一个福王就有两万顷良田,其余诸王虽然没有如福王一般富贵,可这些天潢贵胄是当今最大的地主,此法若想大行天下,第一要过宗室这一关,宗室这一关必须依靠皇帝的支持,若当今皇帝承受不了宗室的压力此法必定胎死腹中;除了了皇帝的圣眷还要有无上的权力,当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内有大太监冯保支持,外有广大门生故吏为援,手握考核百官的权力这才把一条鞭法推行下去,大人此法比一条鞭法更加彻底,所遇到的阻力想必也远超一条鞭法,百官若是消极怠工此法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毫无实际意义可言;最后一点就是做好与天下士绅为敌的准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天下的士绅必定对大人恨之入骨,大人的老师、故旧、朋友包括大人自己都是士绅当中的一员,当这些人反对时你如何处置。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被开馆戮尸,死后也没落个干净,更悲剧的是张居正身死政消,一条鞭法自张居正死后就名存实亡,大人必定要想好万全之策,以防天下士绅的反弹,否则必定最后落得个与张居正一样的结局。若大人能做到以上三点,此法方有大行天下的一日。”

吴为逐条分析,这三个条件拎出来任何一个都可以让人望而却步,但三个条件必须全部达成方才有成功的一日。

“,,这句话我对吴仁建说过,我想把这句话也送给先生,此法之凶险我已经知晓,可大丈夫生于天地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布衣王】最新更新章节〖24.制度〗地址https://wap.s288.org/380_380161/2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