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突阿利秀掉头就跑,不可一世的突厥第一条好汉,终于知道山外有山了。>
突厥军溃败。>
李白也不追赶,回到城中,解盔甲休息。>
一夜无话,李白睡至午时起床。咋日胜突厥,诗意正浓,起床写上一首诗。>
李云峰叩门,李白道:进。>
李云峰进入厢房,见李白正在写诗。笑道:哥哥文武全才,大唐有幸。>
李白笑意如春风拂面,可此时在北方,寒冬朔风刺骨。>
李白说:弟弟,突厥兵退去多远?>
李云峰回答说:退到了恒州,恒州是城门紧闭,戒备森严。>
李白点了点头,他轻声吟唱:>
从军玉门道,>
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
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
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
长驱静铁关。>
百战沙场碎铁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好诗”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人,书生模样,二十二岁左右。>
李白一看此人,大为惊呀!>
有人进来,为啥无人通报。>
李白轻声问:你是何人?>
李云峰也不知道此人从何而来?>
书生模样的人说:将军得罪了,我本就是府中之人。我叫王昌龄,在府中任县衙书记。>
现代人一听,以为是县衙最大的官,李白也不例外。但李白也知道书记的意思,古时书记,就是作笔录的。>
李白一听是王昌龄,唐朝著名的军旅诗人,最擅长写边塞诗。只是此时的王昌龄还未有功名在身。>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1]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王昌龄,山西太原人。太原离此县衙不远。经人推荐,到县衙谋生。>
今天听到李白吟唱的诗歌,大为称赞。本来自以为文才了得,今日才知山外青山楼外楼。>
李白也知道王昌龄诗文出众。>
比如:>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王昌龄相见恨晚。李白叫李云峰准备午餐,他想和王昌龄痛饮三百杯。但又想到自已军务在身,只得作罢。>
王昌龄说:咋日知将军武功盖世,今日又晓将军文采惊人。但不知将军,下一步准备如果抗敌?>
李白一听,知道王昌龄肯定有破敌之计。>
李白说:不知先生可有破敌之法?>
王昌龄露出洁白的牙齿,微微一笑……>
(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醉回大唐】最新更新章节〖(20)〗地址https://wap.s288.org/380_380850/2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