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立功(2/3)

一日,就在为此战做着准备。

杨延昭并不知道韩昌的谋划,他只是知晓韩昌为人古怪,喜欢把棋局搅乱,再自作聪明地去走一盘好局,在辽示好的关键时期,谁都不会防备辽军此时的进攻,他若算准这一点,就必然会在与宋联姻之时出手一击,直到南越来了战表,杨延昭才算猜到他的谋划,因而特意助他一臂之力,加速他计划的推行,因此,没有什么南境战败,杨业率兵去的并非南越,而是瓦桥三关,那折损的一万将士,不过是个噱头,这一切安排,无非想让辽军放松警惕,事实上,辽军确实上套了,何止他们,就连韩昌也认为自己计划缜密,乃必胜之局,不料却是一场大败。

三日内,宋军连夺三州,杨延昭单枪匹马立斩辽军四员大将,仅仅十日,雁门关大捷,那胯白马、执银枪的杨家六郎,凭此一战,扬名边关,多年后仍追随他的宋军将士一直都记得,那面如冠玉的少年,拧枪蹙眉,百步生威,宛如战神临世,眉间一蹙,便是世人难及的豪情。

班师回朝之时,旌旗蔽日,高头大马上的杨延昭,满面春风,阳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脸膛,笑意展露在嘴角,两侧是为他欢呼的民众,前方是迎接他的同僚。

那是杨延昭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俯视汴京,那时的他,桀骜不羁,血气方刚,风发意气,好个公子年少,那时的他,满心满眼所求的功名,只是为了求娶她。

汴京城内跨马游,他多渴望在人群中能见到柴熙云,可他又知道,郡主终是君,有诸多的规矩束缚,她不会挤在百姓中等着荣归的自己,如今的她,还是宫城中守着礼仪的宗室女,名分一日未定,礼数便一日不能乱。

一路上思绪缭乱,被兄长和高琼郑印几人拥着进了皇宫,文德殿外,远远传来符昭寿爽直的笑声,“痛快,这仗打得真是痛快。”

符昭寿比六郎早启程一日归京见驾,杨业则率万余人马归置三关事宜,三人分三路行军,自然归京之日有所出入。

“国舅爷”诸人各自见礼,符昭寿忙摆摆手,拉住六郎笑道“走,领你请赏去。”

文德殿内,赵光义眉目舒展,笑容满面,目光来回打量着杨延昭,神情中是掩饰不住的欣赏。

“不愧是将门虎子,洞悉微情,缜密筹划,免去我朝大祸,能震慑辽邦,卿功不可没。”

“此番本是侥幸猜测,实非臣一人之功,更是多亏陛下善纳谏言,战场上,又多亏国舅爷与家父统筹安排,才有今日班师回朝之荣耀。”

“虚话”符昭寿轻声怨了一句,转而对赵光义说道“官家打算如何封赠有功之臣呢!”

赵光义明白符昭寿的意思,他一个堂堂侯爷国舅,愿意给晚辈后生当马前卒,无非是想成了杨延昭的一桩功劳,好让他顺理成章求娶柴熙云,赵光义对这桩婚事原没有什么意见,也乐意成人之美,只要杨延昭开口求,他便顺水推舟,做成这个人情,故转向杨延昭问道“朕让你求,你求什么,朕给什么。”

符昭寿轻搡搡他的胳膊,杨延昭深吸口气,俯身下拜道“臣斗胆求陛下收回成命。”

赵光义蹙着眉头,反问道,“什么成命。”

“同昌公主和亲辽国的成命。”

赵光义笑容僵住,眸光霎时变冷,低声怒责了句“放肆”。

“六郎,休得放肆。”符昭寿暗暗提醒道。

杨延昭叩头道“臣知道和亲原为睦邻,但辽国惯会出尔反尔,如此善变之邦,怎配与我朝联姻,况事关公主一生,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赵光义紧抿双唇,盯着杨延昭的身影,半天才说道“你不为你自己求,就为了和朕说这一句不可能改变的话,你愚钝至极。”

“陛下息怒”符昭寿忙解劝道“六郎也是惯知辽人习性,替公主担忧罢了,既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汴京宫阙:阳关曲】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四章 立功〗地址https://wap.s288.org/384_384061/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