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说服(1/2)

吃过午饭,李柏去向父亲请安。走进草堂,李时珍在查阅资料,见他进来也没说话。李柏深施一礼:“父亲大人,不知张贤弟的请求,父亲为何没有答应?”

李时珍抬头看着他,讶异的问道:“什么时候你与张懋修如此亲近了?”

李柏急忙回复:“我与子枢相谈甚欢,一见如故,他不因我一介布衣而有所轻贱,我亦不因他出身权贵而有所迎奉,几日下来,到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谐。故而当子枢提出义结金兰时,儿子便答应了。之前未曾向父亲禀报,还望父亲见谅。”

李时珍沉吟片刻,对李柏说道:“你已过而立之年,该交什么朋友,不用为父的叮嘱,但为父希望,你今日的选择不会令你日后后悔。”

李柏想了想,注视着父亲睿智的眼睛,语气坚定的说:“孩儿不会后悔的。”

李时珍眼中的嘉许之意一闪而过,却话锋一转:“为父之所以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有时穷尽人力,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而江陵张氏何等人家,如事有不谐,恐怕……。另一方面则是担心此去,修书一事怕是要延误了。”

李柏获知因由,与自己之前的猜想一致,对于劝服父亲的信心更足了,便道:“父亲常常教导孩儿,医者父母心,但凡有一线希望,作为大夫,就要做全部努力,此时父亲怎么未诊断就放弃了?”

“至于张氏,确如父亲所想,正是当朝首辅本家,我观子枢几日来的所言所行,知书达礼,进退有矩,有子如此,想来张家也非无理取闹之族,还望父亲三思。至于第二点,我想请子枢当面向父亲陈说。”

言罢,恳切的看着父亲。李时珍望着满面殷切的儿子,一时感慨万千。一直跟在身边的孩子悄悄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唉,柏儿现在也三十五六了吧!惆怅之间,颇觉欣慰。

看着陷入沉思的父亲,李柏悄然退出,对站在药田边的张懋修说:“为兄只能帮到这儿了,后面的就看贤弟的了。”张懋修点了点头,什么话也没说,就走进了草木堂。

此时的李世珍端坐在堂中,不复之前的慈和,满脸肃然的看着走进堂中的张懋修。

懋修事到临头,倒少了患得患失之心,索性光棍起来:“小子拜见伯父,伯父万安。”

看着镇定自若的张懋修,李时珍的神色缓和下来,但仍然不假辞色道:“老朽一介村夫,不敢承张公子一声伯父,之前公子所请之事,非是老夫推脱,而是老夫确实无能为力。”

张懋修倒不以为意,只是恭敬的说道:“我与李柏大哥义结金兰乃是出于一片赤诚,所以伯父既是李柏大哥的父亲,便也是子枢的父辈,我自该以礼相待。至于伯父拒绝前往江陵的缘由,我也听大哥谈起。伯父,不妨让小侄说一说,如若听过之后,伯父还未改变主意,子枢也不强求。”

“你去说说。”李时珍不知可否的说道。

张懋修知道成功只此一举,精神一振,侃侃而谈:“世间事很多都是尽人事,听天命,何况人的生老病死,所以此番请伯父前往江陵,为我祖父诊病,更多的是尽人子之责,并非强要伯父做到什么。子枢虽年龄尚浅,但亦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痛,望伯父体谅小侄的拳拳孝心。”

说到这儿,抬眼向李时珍望去,见他的脸色多云转晴,不觉底气更足:“第二点,至于伯父所担心的修书一事,小侄已有对策,只需将修书所需物品、典籍带到江陵,伯父可在江陵完成《本草纲目》的编写,况且江陵有刘老太医,伯父即可与之畅叙久别之情,也可与刘太医探讨医案、药草,这对修书也是很有益的。”

听到这儿,内心本有松动的李时珍更觉有理,,《本草》编写到后期,更是需要一些杏林大家的参与,才能保证万无一失,没有错漏,如果有师弟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万历十五年】最新更新章节〖第十章 说服〗地址https://wap.s288.org/385_3850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