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 我是蔡道(3/5)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无拘无束的童年。

要怪,就要怪那个把他带到这里的贼老天……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爆发。

王安石的爱将——李定是这场政治风波的发起者,苏轼因此而差一点就被砍了头,最终,由于曹太后和王安石的劝导,他才只是被贬谪黄州,而大批大臣更是被牵连其中。

而蔡道正在自己的房中锻炼他的小身板,设法矫正他的罗圈腿,那一年他才两岁。

冬,四帝仁宗的发妻曹皇后病逝。

元丰三年,春,正月。白虹贯日。

这也是他回到孝慈里后的第三年的年头。

就在这一年,蔡道向四管家蔡喜借了两贯钱和一亩三分地。

蔡道毕竟是蔡喜亲手养大的,名为主仆,实为父子。蔡喜以为蔡道是在胡闹,所以掏自己的腰包满足了他的要求。

先用一贯钱签死契签下了的四个十一二岁的毛头小子和一个八岁的丫头,又用一贯钱打造了一些种田的工具和买了几只鸭子。

谁也没有想到,没有大得牲口,蔡道就是靠着这几个小不点,将那一亩三分地整理的是井井有条。

一亩地种植早稻,二分地用来培养晚稻的秧苗。剩下的一分地,一半用来种植菘菜,一半用来种植冬瓜。

最终,那一亩地早稻居然收获了六石,而那一分地的瓜菜更是惊人,冬瓜收了一百斤,而菘菜八十斤。这要是换算成亩产量,分别应该是千斤和八百斤。搁在后世,有人种得好的,冬瓜能达到亩产两万斤。可是,这个产量搁在这个时代,就非常惊人了。

反正,四管家蔡喜已经把蔡道奉为天人了。

夏收结束后,他马上召集蔡府的佃户,倒是打算把蔡府在孝慈里的所有田产都交给蔡道来管理。

可是,蔡道并没有立即答应。

一是,他没有那么多精力,也没有那么多手下;

二是,不想让手下的这些佃户得到的太容易;

所以,他定下每亩八斗的租子,而且必须立字为约,想用这么高昂的田租吓唬这些没见过什么市面,不太懂得算计的佃户。

结果,果然如他所料,百多户佃农都被每亩八斗的租子吓怕了,只有十余户比较精明或者穷得毫无退路的佃户和蔡道签订了这个‘不平等’契约。

有了蔡喜的大力支持,蔡道并也没有采取向自己种地时那样精耕细作,而是先招募了不少木匠和车匠,打造了不少造型怪异的驴车。

这些车其实就是用来装五谷轮回之物的,上半年,那十余家佃户有得甚至没有培养秧苗,有得即便培养了秧苗也无法和蔡道培育的那两分地相比,所以,蔡道也不用什么高深的技术,就是给地里上原始的绿色肥料。倒时候亩产量想低也很困难。

蔡道可不管家里的那些仆役有没有洁癖。除了种田的佃户以外,全家人齐上阵,拉着驴车到仙游县去收集全县城的那五谷轮回之物。

全县城的人都不知道蔡府再发什么疯,仙游县的县令不知怎么想得,估计也是疯了,居然暗中使绊子延阻蔡府的车队。

也因此引发了蔡道和仙游县令之间的争斗,结果,他拿钱买下了县城南边一大片贫民居,不但巧妙地化解了县令的刁难,而且还为将来的仙游县的蔬菜基地打下了基础。蔡道是小孩子当家,说怪话,也伤不到他半点。可仙游县令可就惨了,得了个争粪县令的‘美誉’。

秋收时,蔡府在整个兴化军放了颗火星——平均亩产五石,其中居然有一户的亩产量居然和蔡道那一亩试验田早稻时的持平。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水土丰美的江东地区,平均亩产也才4石左右而已。

不过,这一次,蔡道把自己培养的秧苗大部分都送给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奸臣世家】最新更新章节〖第001 我是蔡道〗地址https://wap.s288.org/98_98863/2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