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见格兰特(3/4)
的一个周期,或称经济周期。
在不但在以前的社会中,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在早期,经济危机也是不规则的。
当时,由于大工业还不够发达,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还没有能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时的英国频繁出现过1788年、1793年、1797年、1803年、1810年、1815年和1819年的经济危机,但它们的出现和交替是没有规则的,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危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或地方性的。
只有当大机器工业发展到对整个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程度时,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危机才逐渐转变为波及一切主要工业部门、震撼整个经济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危机,就是最早一次这样的危机。
固定资产的更新固然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对危机间隔时间的长短有重大影响,但也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了。
上述论断,对于1825年以后的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市场,是有效的。
决定周期长短的因素,除了固定资本的更新以外,还有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在当代,不能只用固定资产更新这样一个因素去解释经济周期的长短。
关于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市场经济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
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
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又反过来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暂时强制地缓解这一矛盾。
但危机并不能消除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
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当国家宏观调控还不存在的时候,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更新的周期决定的。
固定资产的更新是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产的更新必然会引起对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大量需求,从而促进资本品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就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扩大消费品市场,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固定资产的更新为经济走出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
同时,它又会引起新的一轮产能过剩,为下一次经济危机提供物质基础。
在完全竞争市场,把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合起来看,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产,平均大约10年左右就需要实行更新,固定资产的这个平均的生命周期,是决定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间隔时间创造了物质基础。
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现在: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一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
经济危机给世界以沉重打击,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年代出现的虚假繁荣局面。
危机给各国人民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崛起】最新更新章节〖0417 见格兰特〗地址https://wap.s288.org/book/3584/421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