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6 双方炮战(2/3)
鸿章虽然和恭亲王奕訢保持一致,不过李鸿章更看重个人势力,李鸿章不想再打了,而恭亲王奕訢还想再打,这就是分歧。
“回太后的话,初战不利,但我大清军队主力未损,或严旨再战,或换将再战,不能因为主将无能,而误了三军啊!”
李鸿章大怒,没有想到恭亲王奕訢居然一点余地都不留,这是要将全部的过错都推到骆国忠的身上,推到骆国忠的身上,等于就是推到他的身上了,这个锅,李鸿章也是背不起的,不过,老成持重的李鸿章也不是第一次被弹劾了,他并没有做声。
慈禧太后看了看身边的慈安皇太后,“姐姐,你怎么看?”
慈安皇太后看了看在龙椅上都快睡着了的同治帝,“妹妹拿主意吧,也听听皇上怎么说吧?”
“朕什么都不知道!”同治帝一肚子的气,他这个归政,完全是形同虚设,慈禧仍然每日批改奏折,有他没有他都一样,而且,这事牵扯到轩宗露,轩宗露是他亲自下的圣旨,同治帝觉得,他们是报应。
慈禧太后哼了一声,道:“李鸿章,你来说说。这仗到底是接着打下去,还是该怎么着?”
李鸿章额头渗出了汗,“是,臣觉得,还是议和的为好,既然这个东夏威夷王国说了是因为有土匪跑到丹州去闹事,而地方官制约不力造成的,不妨先看看他们有没有想要议和的打算。说不定,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为未可知,如果完全听凭洋人调停,或者跟这个小国就这么一直打下去,未见得就讨的了好去。”
慈禧太后没有表情,李鸿章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李鸿章的话,总是能够说到慈禧心里去。
“不可,这个东夏威夷王国,微臣查的很清楚,就是一个美国的藩属国,而且,还是一个流落在外的王子,真正的夏威夷王国是在大海的深处,他们的国力,根本无法和我泱泱大清比较,臣认为,该换将再战,打的这小国服了为止。”恭亲王奕訢这次不打算让步。
李鸿章接着不做声了,倒是李鸿藻等清流很是认可恭亲王奕訢的话,都纷纷表示要接着打下去。
淮军的将领不是那么容易撤的,刘铭传就是一个例子。
公元1864年,曾国藩督师剿捻军,刘铭传奉令率军由广德北上。
时清将僧格林沁正率精锐骑兵尾随捻军左奔右突,疲于奔命。铭军秉承曾国藩、李鸿章旨意,保存实力,驻六安、霍山一带按兵不动。僧格林沁部1.1万多人马被捻军全歼,僧格林沁毙命。
清廷闻讯震怒,严旨申饬曾国藩,给刘铭传以革职留任的处分。十一月,刘铭传尾追捻军,冲过周家口,强渡沙河,在宏济桥与捻军赖文光、任化邦、牛洛红等遭遇,铭军凭借洋炮队火力,杀伤捻军甚众,于次年三月攻下黄陂县城,刘铭传因此官复原职。
九月,捻军赖文光部与张宗禹部冲破曾国藩的沙河防线,进军河南中牟,分为东、西捻军。
曾国藩河防战略失败,引咎辞职,清廷令李鸿章接任。
李鸿章趁机扩充淮军,由4万人扩展到7万人,铭军马营增加尤为迅,在淮军28个马营7多匹战马中,约有13营35多匹隶属铭军。
铭军负责追剿东捻军,历时三载,最后在杨州瓦窑铺将东捻军战败。
清廷授予刘铭传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赏给白玉柄小刀等物品。刘铭传以封赏太少,告积劳成疾不能坐骑为由,请假回乡养病。在东捻军垂危之际,西捻军闻讯驰援,直逼天津。清廷惊恐,严旨不停催促刘铭传率军护卫。刘铭传向李鸿章献计,将西捻军引到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铭军在西捻军被围后与之决战,致西捻军全军覆没。
刘铭传以收平西捻军的全功而晋爵一等男。
随后赴陕甘,配合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甲午崛起】最新更新章节〖0466 双方炮战〗地址https://wap.s288.org/book/3584/47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