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隆中青碣埋竹简(2/3)

被暗杀成功,当时他身边就倫直,楊祚可堪一战。

徐庶来了兴趣,民间传说,虽有断章取义,可这中策,却不失为中庸良策。不论成败,其结果,一争辽东,比下策徒迁胶东强上许多。

崔钧嘿嘿一笑,不在打哑谜继续说道:“上策,舍带方,夺辽东。好计谋啊,襄平三路齐出,辽东郡空虚,用带方郡换辽东郡,大赚呐~!”此时,郭嘉尚未献‘十胜,十败’之谋,只在颍川一带稍有名望,免不了,崔钧啧啧称奇。

“却是深谋,郭嘉此人当是我之劲敌。”诸葛亮点点头,不忌讳的说道。人厌曹之心,在座几人都能看出一些端详。

“唉~!你叔父之亡佚,乃曹贼所害。虽闻豫章之难,却无回天之力,奈何。”崔钧神色一肃,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安慰道。乱时而起,崔钧举部曲,占据陇南西河县,仕任太守。虽有兵权,部曲,奈何鞭莫及,想救也无法可救。

从浊酒之殇,到如今的叔父之亡,公孙羽落终于明白诸葛亮为何会弃曹操,选刘备而辅之,刘备虽弱,却忠于汉室,名士,越有气节,也就越不会去选择曹操,求仁得仁,每天都活的心安理得,其意义,更胜于锦衣玉食,高官印玺。问心无愧,更强过失德失义,行尸走肉的活着。

青碣石上,冷场半响。公孙羽落举起酒樽说道:“天降霍乱,汉室炸衰。身为汉人,理当立匡扶汉室为己任。你我可于此石碣,定下盟约,合纵连横,终其一生,再兴汉时之光。”

“大善。”崔钧欣喜过望,一拍大腿,连声赞好。

“可,只望莫有战场相见的一日。”徐庶没有崔钧这么乐观,群雄逐鹿,不为同一阵营,最后终难免穷图匕见,至于结果谁又能说的准呢。

“用心良苦。”诸葛亮点点头,认可道。他看透了公孙羽落提盟约的最终目的,重病待佚,一切谋算皆为其兄。这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苦心,同其理想,怎么能让他不肃然起敬。

公孙羽落有些激动的转身,对碣石下的赵云,若进喊道:“去,取四份空白竹简,笔墨纸砚来。”吩咐完,他面含笑容,高兴的对石上三人说道:“四人订盟,岂能无佳话传世。青碣石下埋竹简,各评十年天下事。可好?”

“好,好,好。十年再聚隆中,取简论英雄。”崔钧眉开眼笑,异常高兴,君子十年约,可是一件评天下的佳话,再说万一写对一言半语,凭此胜过元直,诸葛两个妖孽之辈岂不是美上加美。

“你这花花肠子,都写脸上了。”徐庶瞧着崔钧的猥琐样,不屑的摇头鄙视道。然后话锋一转:“各评十年天下事,我无异议。”

“有意思。”诸葛亮扼首认同,一卷竹简,不论十年之后,四人何去何从,都会因此竹简而牵绊,忆起今日约。只不知,这落子谋算是为那般。

“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四方,易水古砚,置于锦席四角。紫毫笔,台关,小铜锯,小铜凿,小铜刀,一样俱全,约二尺四寸的竹牍,每五十片一堆,放在四人身畔,青碣石下若进身前还有许多,足够他们将心中所想尽书而出。

公孙羽落,四人分别退至碣石一角,轻研墨,重舔笔,墨香四溢,弥漫在青碣石上。每一个人都在苦思冥想,提笔疾书,也许四人中最轻松的当属公孙羽落,天下大势本就在他心中,下笔千言,默默收起了笔墨。然后用铜制工具,给竹牍打孔,穿绳,按顺序修订成册,卷起竹简再用油纸扎紧,算是书写完工。

端坐一旁,静静等待。直到四人皆完成论述,扎起竹简,然后每人皆取私印,于油纸上盖印章,在赵云,若进的帮助下,将竹简深埋在了青碣石,三尺地下。

一举而竟全功,四人很是高兴,又是一番举樽畅饮。直到,暮色降临公孙羽落方才起身告辞,没有招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病军师之苍天法旨】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六章 隆中青碣埋竹简〗地址https://wap.s288.org/334_334593/62_2.html